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中物联冷链委”)秘书处密切配合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,积极参与和推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、规范冷链道路运输、农产品产地冷链设施补短板、建设农产品骨干冷链基地等相关工作,积极进行行业调研,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落细。参与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、公路局组织召开的“道路货运高质量发展调研座谈会”,推动解决鲜活农产品集装箱运输车辆“绿色通道”收费相关问题。
2024年1月17日,刊登在《中国交通报》物流板块的“冷链物流‘鲜’到‘鲜’得”一文中,对中物联冷链委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,推进服务业标准化、品牌化建设等方面工作给予高度肯定。
中物联冷链委高度重视冷链物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,致力于聚焦行业重点领域,健全广覆盖、多层次、系统化的高质量标准体系。2023年,中物联冷链委在深化标准工作、规范行业门槛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。
(一)标准体系层层细化。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,完成“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”第三届委员换届。以《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》《“十四五”冷链物流发展规划》等作为依据,修订了冷链物流标准体系。聚焦行业重点领域,健全广覆盖、多层次、系统化的高质量标准体系。
(二)各级标准持续完善。提交了《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》《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》《物流企业冷链服务要求与能力评估指标》三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申请;完成了《乳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》《道路运输 食品冷藏车功能选用技术规范》《肉与肉制品冷链物流作业规范》三项行业标准立项;开展了《进口冷链食品追溯 追溯系统数据交换应用规范》国家标准的调研、征求意见工作;《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》国家标准、《移动冷库通用技术与管理要求》行业标准通过审查;发布实施了《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服务规范》国家标准。
(三)企标助力行业升维。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发布的《关于实施企业标准“领跑者”制度的意见》等文件和物标委的指导意见,2023年度组织开展两批次“领跑者”企业标准的申报及评估工作,共计15家食品冷链企业参与申报,均已获评企业标准“领跑者”。2022年获批“领跑者”食品冷链的企业,通过2023年复评审核。
(四)强标落实逐步推进。为更好地推动标准落地实施,冷链委依托GB 31605-2020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》实施指南,2023年联合河南省、安徽省、江西省、江苏省等地区冷链商协会,开展4次强标培训活动。活动邀请实施指南的编写者作为培训讲师,省市场监管局、商务厅、发改委、食品生产、经营、冷链物流、冷链设备、餐饮、商超等企业、科研院校相关人员代表积极参与,该活动受到地方政府和学员的一致好评。
(五)国际标准踏浪前行。2023年,冷链委组织开展了WG2《无接触冷链物流服务要求》、WG3《B2B冷链物流服务-仓储和运输的要求及指南》、WG4《冷链物流术语》、WG5《温控仓库和道路车辆的温度验证方法》、WG6《冷链物流中食品可追溯性的要求和指南》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。累计开展征求意见活动12次、专家研讨会14次,收到的反馈意见共计200余条。2023年9月18-22日,冷链委组织国际标准29位中国专家,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,参与了ISO/TC 315第四次全体工作会议,并在巴黎会议上积极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。各项国际标准化工作按照原定计划有序开展,中国正在国际上展现冷链物流领域内的技术能力和标准化水平。
2024年,中物联冷链委将继续贯彻《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》以及《“十四五”冷链物流发展规划》,持续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,推进服务业标准化、品牌化建设。加强与各部委、各标准化机构的协同,保持标准的一致性,并提高标准的编写质量。通过创新标准推广形式,进一步推进标准的落地实施。尤其针对食品冷链物流强标,要加大标准的宣传力度,充分发挥其价值。继续引导企业建立和申报企业标准“领跑者”,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。深化国际标准交流合作,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转化运用国际标准的能力,进而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创新。
数字监管,冷链配送全程可视
冷链货物运输过程中,实施运输全流程的监管对保证冷链运输“不断链”“不掉链”极为重要。各地相关行业管理部门通过使用电子运单,打造冷链平台等举措,进一步提高了冷链运输监管水平。
“通过使用电子运单,我们可以实现对冷链货物运输的全程监控,杜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‘失链’‘断链’风险。客户也能实时查询货物的运输状态,有效提升了客户满意度。”谈起吉林省推广实施的冷链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系统,吉林省泰邦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竖起了大拇指。
2023年以来,吉林省建设冷链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系统,并印发《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推广应用冷链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的通知》,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冷链道路运输电子运单,进一步推进冷链道路运输高质量发展。
“冷链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在每次执行运输任务前,都要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端在‘吉林省冷链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系统’上按要求详细填写托运单位、收货单位、冷链货物等内容信息,并以电子文件形式交由驾驶员随车携带,以便查验。”吉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,截至目前,吉林全省共有493户冷链运输企业注册冷链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系统,并按要求实时填报冷链道路运输电子运单。
广东则打造了全国首个集服务行业、服务政府、服务企业、服务社会,“一平台、多功能”的第三方公共服务管理平台——广东冷链公共服务管理平台。截至2023年12月31日,进驻广东冷链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企业有1159家,监控的冷藏车 7367辆,冷库359个。功能上可实现区域冷链情况监控、城市冷链配送车辆监控、冷藏车实时温湿度监控、冷库实时温湿度监控等。
在加强冷链监管基础上,一批冷链国家标准也相继出台,有效推动了冷链物流的规范发展。“截至目前,中物联冷链委已组织参与制定新版《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》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》等15项冷链物流国家标准,不断推进冷链物流服务标准化、规范化管理,推动冷链物流装备设备升级,促进冷链物流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。”中物联冷链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上一篇:没有了!